发布时间:2024-01-26源自:手机访问作者:daniel
1、古人文字讲韵律,从这一则可见一斑。
2、这种从孝弟之道推广为治国之道的“家国同构”的思想,一定程度上隐含着儒释道墨的一个根本差异。古人讲家国天下,父慈子孝的就一定也能对国尽忠,因此把孝顺的人推举出来当官(举孝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实,身——家——乡——国——天下,构建的是一种差序结构。“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深爱一个人,也就意味着不爱别人,或者至少爱得不是那么深;深爱一个家,也就意味着对别的家没有那么深的感情;以此类推,爱国主义者并不一定主张天下和平(因为他是本国利益至上)。我不是刻意夸大家、国、天下之间的对立,而是要提醒注意这种相对性。
3、与圣人相交,如沐春风。既和睦可亲,又自有一种威严在,不可亵渎。这既是外在的表现,又是内心的反映。
4、参考“人不知而不愠”。
5、其实啊,交到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就是打开了一个通向新世界的窗口。打个比方,假如天上的飞鸟和水里的鱼儿交上了朋友,那么,天空对于鱼儿来说就多了一层意义。尽管鱼儿此生不太可能飞上天,但是天空是它朋友生活的地方啊,因此鱼儿也在某种意义上分享了天空——想想,这是不是有些奇妙?其实,交朋友就是这样的:彼此分享世界,在分享世界的过程中,彼此的世界变大了,彼此心灵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6、请益。曰:“与之庾。”
7、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齐风急功利,鲁风重礼教。
9、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10、再次,对自己而言,宽怀是一种美德,“衙门里面好修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1、诗主真,重己,是内在情感的迸发;礼主善,重人,是外在行为的规矩;乐主美,重和,是内外、人己的统一。
12、一种说法是“以义合者周也,以利合者比也。”周,普遍也;比,偏党也。
13、一种理解是:“没有哪个朋友不如你”;还有一种理解是:“不要与跟自己不相似的、没有共同语言的人交友”。但是这两种理解感觉很牵强。
14、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15、有子的名字是“有若”。《论语》中对有子、曾子不称名,有人说论语是二人的弟子所记载,或者说弟子们都尊重这两个人。
16、古之学者为己为道,他人不知,何怒之有?
17、与前一句相比:“不亦说乎”的“说”是内心的愉悦,“不亦乐乎”的“乐”是外在的高兴。自己得道是内心愉悦,有同道中人前来共同探讨,是外在高兴。
18、“唯尧则之”,一解为“只有尧以天为法则”,一解为“只有尧能与天相似,同一准则”。
19、“过,则勿惮改。”首先,要知道并且勇于承认自己有“过”。不愿意改错的人,主要是没认识到自己有错,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或者暂时认错,时间一长又抛之脑后。勇于改错,本质上是勇于认错。
20、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门人疑惑的是夫子为何要愿意见互乡这样难以教化之地的童子。恶人尚且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何况仅仅未教化之人呢。一个人愿意来接受教化,就是“虚己自洁而来”,又何必在乎其昔日之行状呢。这与“以直报怨”不同,而与“有教无类”接近。
2、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对于俗人而言,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欲望使人猥琐。当你行猥琐之事时,一定是因为屈从于某种欲望。
4、“无闻”,一解为没有什么名望,一解为没有闻道。夫子做学问的黄金时光,主要是36岁至50岁这一段。
5、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请“益”,是指请“增加”,而不是请“替换”。
7、我们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说“勇争第一”。其实赛场上不需要考虑什么友谊,只需要按照规则全力竞争,这是比赛的本质所决定的,所谓“友谊第一”是指赛场上的竞争不伤及甚至能够促进赛场下的友谊。
8、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1、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2、关于第二段,一种说法如字面,另一种说法是两句“犹吾大夫崔子也”中的“崔子”应为“高子”。高子是齐国大夫,但尸位素餐,导致酿成崔子从专政到弑君的恶果。陈文子到其他国家,发现其大夫也像高子一样无所作为,所以两次“违之”。
13、《论语的智慧》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14、第三种理解是“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灾祸就可以消解了。”
15、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格”一种解读是“来”,另一种解读是“正”。
17、“何有于我哉”,一种理解是“这三事我做到了哪些呢?”另一种理解是“这三事在我有何难呀?”此外还有其他种种说法。似宜理解为孔子的自谦,即我不过是做到了这三件事,岂敢称圣与仁啊!
18、“有耻且格”,在其他文明中是靠宗教来实现的,而在中华文明中,是靠儒家的教化来实现。因而我们的治理术没有什么宗教痕迹,而是有较强的道德痕迹。用人要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技术官僚,即使业务很强,且其工作与其品德毫无关联,也会因其私德上的污点而遭受诟病。
19、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0、与14“敏于事而慎于言”互参。
1、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2、骄,是对人之大忌;吝,是对己之大忌。低调谦虚但不可固步自封。
3、通说此则是针对卫灵公。灵公与南子同车,夫子为次乘,招摇过市。
4、你们老师好狠啊...我们也是这四篇,不过只挑其中2篇写..一篇1500字.目前我也在提问....还没选到满意答案呢建议你可以写重复的段落,因为老师不可能每个人20000字的检查.相信我....有经验(我可没教你变坏哦..)
5、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7、第一种理解是“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意思是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要包容。
8、“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9、不是乐于贫,而是安于贫、乐于道。儒家不排斥富贵,但是不主张为了富贵而损害自己所乐的道。
欢迎分享转载→ 论语读书笔记5000字大学生(精选49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