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5源自:www.duanju.net作者:daniel
1、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47章贵义》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诗经&凯风》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6、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参患》
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8、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诗经&君子于役》
9、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荀子&儒效》
10、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第十四章》
11、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12、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荀子&儒效》
13、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荀子&王制》
1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5、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16、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中庸&第二十七章》
1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18、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荀子&君道》
19、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20、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2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2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23、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24、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25、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女曰鸡鸣》
26、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27、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28、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诗经&大叔于田》
29、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七月》
30、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墨子&22章节用(下)》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32、可誉而不誉,非仁也。《墨子&46章耕柱》
33、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34、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墨子&02章修身》
3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车舝》
36、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
3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道经&第十章》
38、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荀子&王制》
3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40、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史记&滑稽列传》
4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管子&牧民》
4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4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44、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4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46、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富国》
47、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48、亲戚不附,无务外交《墨子&02章修身》
4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道经&第六章》
50、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52、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经&第七章》
5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54、长幼有序《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55、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传习录&卷下&门人陈九川录》
56、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修身》
57、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5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中庸&第二十六章》
59、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第二十章》
60、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
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大学&第九章》
3、顾小而忘大,後必有害;狐疑犹豫,後必有悔。《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
4、彊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七十列传&韩长孺列传》
5、夫恶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墨子&01章亲士》
6、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史记&赵世家》
7、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8、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第四十九》
9、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10、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
11、犹傶则疏之,毋使人图之,犹疏则数之,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12、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史记&高祖本纪》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15、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篇》
16、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32章非乐(上)》
17、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
18、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19、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20、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管子&权修》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篇》
22、一念开明,反身而诚《传习录&卷中&答陆原静书》
23、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诗经&有女同车》
24、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孝经&天子》
25、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27、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诗经&卷阿》
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德经&第五十六章》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3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31、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3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道经&第十七章》
3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3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35、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正论》
3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37、日居月诸,东方自出。《诗经&日月》
3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39、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40、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大学&第十章》
4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4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4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
46、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野有蔓草》
47、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篇》
48、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49、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墨子&47章贵义》
50、口言之,身必行之。《墨子&48章公孟》
5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52、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朱子家训》
53、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篇》
54、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中庸&第二十六章》
55、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礼记&哀公问》
56、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富国》
57、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荀子&天论》
58、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59、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08章尚贤(上)》
6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1、故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墨子&05章七患》
2、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3、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第十一章》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荀子&修身》
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
6、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篇》
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8、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墨子&36章非命(中)》
9、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10、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1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12、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朱子家训》
13、近者说,远者来。《论语&子路篇》
14、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15、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16、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第三十三章》
17、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18、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19、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2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21、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礼记&儒行》
22、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墨子&05章七患》
23、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24、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荀子&非相》
25、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27、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墨子&39章非儒(下)》
28、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29、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荀子&君子》
30、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孝经&诸侯》
31、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如掌。《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33、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3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35、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36、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汉广》
3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38、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40、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
41、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史记&七十列传&游侠列传》
42、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荀子&臣道》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4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
45、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荀子&修身》
46、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47、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48、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大学&第六章》
49、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荀子&非相》
5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经&第二章》
51、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08章尚贤(上)》
5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5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54、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第五十七》
55、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56、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
5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5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5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60、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荀子&正论》
1、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墨子&02章修身》
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外篇&刻意》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4、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
5、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大略》
6、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朱子家训》
7、妇有长舌,维厉之阶!《诗经&瞻卬》
8、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史记&楚元王世家》
9、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荀子&成相》
10、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2、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13、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14、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荀子&荣辱》
15、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其冠也。《墨子&48章公孟》
16、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17、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野有蔓草》
20、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孝经&丧亲》
21、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子家训》
2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内篇&大宗师》
23、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管子&形势》
2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25、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
2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28、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经&第十一章》
29、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庄子&杂篇&天下》
30、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3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朱子家训》
3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3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34、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墨子&49章鲁问》
35、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3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篇》
37、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荀子&哀公》
3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39、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4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以方录》
4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三才》
4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4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4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45、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12章尚同(中)》
46、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47、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48、人之忌,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由ww整理]
4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50、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墨子&02章修身》
51、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52、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
5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5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55、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墨子&04章法仪》
56、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墨子&15章兼爱(中)》
57、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管子&君臣下》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篇》
59、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01章亲士》
6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篇》
1、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第一章》
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无衣》
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5、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墨子&22章节用(下)》
6、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7、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荀子&乐论》
8、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篇》
9、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
10、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第二十四章》
11、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荀子&强国》
12、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经&君子阳阳》
13、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第二十九章》
1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
15、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修身》
16、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诗经&小宛》
1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19、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06章辞过》
20、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墨子&02章修身》
21、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荀子&王霸》
22、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墨子&04章法仪》
2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24、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墨子&05章七患》
25、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荀子&天论》
26、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27、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2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29、世俗之君子,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墨子&46章耕柱》
30、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31、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经&民劳》
32、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庄子&杂篇&徐无鬼》
3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4、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荀子&仲尼》
35、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诗经&下武》
36、虽使鬼神请亡,此犹可以合欢聚众,取亲于乡里。《墨子&31章明鬼(下)》
37、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史记&七十列传&淮阴侯列传》
38、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39、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诗经&羔羊》
40、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41、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第十二章》
42、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内篇&人间世》
43、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44、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
45、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内篇&逍遥游》
46、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47、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4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
49、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08章尚贤(上)》
5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5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经&第七章》
52、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经&庶人》
53、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荀子&王霸》
5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
55、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5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第十章》
57、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58、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圣治》
5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60、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2、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诗经&野有死麕》
3、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4、货尽而后知不足,是不知量也,事已,而后知货之有余,是不知节也《管子&乘马》
5、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7、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外篇&骈拇》
8、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内篇&人间世》
9、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而令乃行。《管子&重令》
10、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荀子&乐论》
1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12、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荀子&乐论》
1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15、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1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篇》
1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19、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20、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墨子&15章兼爱(中)》
21、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中庸&第十章》
2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23、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24、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25、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26、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荀子&儒效》
27、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经&常棣》
2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29、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3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02章修身》
31、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32、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37章非命(下)》
33、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管子&牧民》
34、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君道》
3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篇》
36、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礼记&曲礼上》
37、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
38、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39、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德经&第四十七章》
40、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礼记&大学》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42、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朱子家训》
4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德经&第六十二章》
4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5、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
46、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道经&第三十章》
47、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4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4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50、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51、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中庸&第四章》
52、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53、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第二十六章》
54、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中庸&第三十三章》
55、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朱子家训》
56、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57、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58、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5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60、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中庸&第三十三章》
1、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2、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龟策列传》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篇》
5、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史记&七十列传&货殖列传》
6、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荀子&仲尼》
7、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8、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9、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10、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1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篇》
13、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
1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史记&七十列传&酷吏列传》
15、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经&鸿雁》
16、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1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18、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
1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采葛》
20、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21、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22、其服不同,其行犹一也。《墨子&48章公孟》
23、顺天意者,义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墨子&26章天志(上)》
2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25、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天保》
26、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内篇&人间世》
27、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28、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墨子&06章辞过》
29、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篇》
30、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1、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10章尚贤(下)》
3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3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3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6、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37、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墨子&22章节用(下)》
3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9、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
4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1、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15章兼爱(中)》
4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4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4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45、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墨子&04章法仪》
46、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
47、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史记&七十列传&韩信卢绾列传》
48、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史记&外戚世家》
4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50、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5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第一章》
5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53、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荀子&解蔽》
5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55、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56、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史记&五帝本纪》
5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58、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赵世家》
59、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6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16章兼爱(下)》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5、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荀子&大略》
7、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8、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管子&心术下》
9、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11、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第二十章》
12、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13、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朱子家训》
14、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荀子&正论》
15、天下殆哉,岌岌乎!《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16、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泉水》
17、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史记&汲郑列传》
18、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商君列传》
19、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0、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21、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荀子&儒效》
22、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23、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墨子&01章亲士》
欢迎分享转载→ 国学经典名句1000句,国学经典名句(443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