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7源自:手机访问作者:daniel
1、摘自《吕氏春秋·览·先识览》
2、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3、解释:聪明的事没有比修养身心更大的了,而修养身心最重要的,没有什么能超过学习。
4、解释:贤明的名声与不肖的名声全由自己的言行而定,不能由别人给予,这就象命运不可更改,美恶不可移易一样。
5、摘自《吕氏春秋·纪·孟秋纪》
6、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32-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0、执一者至贵也,至贵者无敌。
11、摘自《吕氏春秋·览·恃君览》
1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13、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
14、-36-
15、解释:法令苛酷,则在下者无法遵奉;禁令太多,则在下者无法实行。
16、言之易,行之难
17、解释:世上人的心性修养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是一切事务治理好的前提。
18、解释:物类相同的就互相招引,气味相同的就互相投合,声音相同的就互相应和。
1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33-
22、摘自《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23、-19-
2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25、解释:做事情如果从根本做起,经过一段时间必定能够收效;从末节做起,必定是劳而无功。
26、——《论语·子罕》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7、解释:在水中能吞食船只的大鱼,一旦处于陆地上,还不如一只蝼蛄、蚂蚁的力量。
1、解释:依凭自己的力量,所以劳累;依凭众人的力量,所以轻松。
2、解释:带着私心去看,就会使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带着私心去听,就会使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带着私心去考虑问题,就会使心狂没有准则。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6、-44-
7、败莫大于不自知。
8、摘自《吕氏春秋·论·似顺论》
9、摘自《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10、-47-
11、-43-
12、摘自《吕氏春秋·纪·孟春纪》
13、去者如弊帷,来者如新衣。鲜华非久长,色落还弃遗。
14、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15、——《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1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13-
17、解释:不知道却自认为知道,这是一切祸害的根源。
18、解释:白昼到了最长时,就要转而变短;白昼到了最短时,就要转而变长,这是大自然运行的必然规律。
19、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同则速为上,胜之同则湿为下。
2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21、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
22、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使方悖。
23、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4、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2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26、-42-
27、解释:遇见享乐之事就会恣意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励精图治,这是人之常理。
1、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金。
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解释:通达事理的人士,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5、解释:战争像水火一样,使用得妥善,能给人带来幸福;使用得不妥善,则会带来祸患。
6、-21-
7、-12-
8、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9、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10、解释:得道之人,穷困也快乐显达也快乐,所乐的并非穷困显达。穷达无二致,只似寒暑风雨的节序变化而已。
11、任何成功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12、摘自《吕氏春秋·览·审分览》
13、-50-
14、井中之无大鱼也,新林之无长木也。
15、解释:依照实际审察名称,以便求得真情,听到言论要考察其所行之事,不要让它们彼此悖逆。
16、——汉乐府古辞《长歌行》2、业精于勤,荒于嬉。
17、摘自《吕氏春秋·论·贵直论》
18、-29-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21、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22、解释:大凡音乐,均产自人的内心中。
23、——韩愈《进学解》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4、-48-
25、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诤治,此人之道也。
26、-31-
2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解释: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3、解释: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指做事不可只图眼前利益,应有长远打算。
4、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5、解释: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能不分清楚。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
8、-9-
9、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0、解释:君子以道为根本,进行品德修养,端正品德链而创作音乐,音乐和谐而后通达理义。
11、勿为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12、《吕氏春秋·诚廉》13、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3、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14、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
15、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16、-1-
1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8、解释: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别人,通过了解当今而了解古时。
19、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
20、解释:死亡、灾祸、残破、灭亡,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找上来的,而是惑乱所招致的。
2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2、解释:执守根本的人是最尊贵的,最尊贵的人没有对手。
2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4、解释: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同时把两件事情都做得特别好,事情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时机。
25、解释:用力贵在突发,用智贵在敏捷。同样获得一物,速度快的为优,同样战胜对手,拖延久的为劣。
26、-2-
27、-8-
1、解释:国家将若盛的时候,上天给它降下贤人和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国家将灭亡的时候,上天给它降下乱臣贼子和善于阿谀诌媚的人。
2、摘自《吕氏春秋·纪·孟冬纪》
3、-37-
4、——苏轼《晁错论》这是宋朝之前的。
5、解释:整个天下大乱,就没有安定的国家;整个国家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家庭;整个家庭都乱了,就没有安定的个人。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8、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9、解释:修养自身与治理国家,其方法道理是一样的。
10、人以自是,反以相诽。
11、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12、-24-
1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4、摘自《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15、解释:只要通晓生命本性,仁义之道自然就能得以推行了。
16、-23-
17、摘自《吕氏春秋·纪·孟夏纪》
18、-3-
19、-45-
20、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21、解释:得到十匹好马,不如得到一个善于相马的人;得到十把好剑,不如得到一个善于铸剑的人;得到千里土地,不如得到一个圣人。
22、解释:人们总是自以为是,反过来又互相责难。
23、摘自《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24、解释:臣下言谈尽情,君主就会发怒。君主发怒,劝谏的人就危险。
2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6、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27、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1、-14-
2、摘自《吕氏春秋·纪·仲春纪》
3、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
4、解释:人的智慧越精深,择取事物的标准就越精深;人的智慧越低下,择取事物的标准就越粗劣。
5、-20-
6、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
7、-46-
8、——诸葛亮《诫外甥书》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9、-17-
10、解释:太完美了必定会出现缺陷,发展到极端必定走向反面,过于满盈必定发生亏失。
11、劝学名言警句
1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13、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的门轴不容易遭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14、——《增广贤文》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5、《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16、解释:水井中没有大鱼,新林中没有大树。
17、-22-
18、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19、-18-
20、——《后汉书;耿列传》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1、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22、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23、解释:认识到自己有所不知,就是高明。犯过错之人的弊病,就在于不知却自以知道。
24、务于远者,或失于近;治其外者,或患生乎内。
2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6、-7-
27、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1、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4、解释:向东边看的人,看不到西墙;望向南边看的人,就看不到北方。
5、解释: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
6、解释:治理国家没有一定的法制就会大乱,死守故法不知变革也会大乱,混乱动荡就不可能保持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39-
10、摘自《吕氏春秋·览·离俗览》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3、为学患无疑,以则进也。
14、——《周易;乾;象》5、志不强者智不达。
15、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6、摘自《吕氏春秋·纪·季夏纪》
17、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28-
20、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2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2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23、-6-
24、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5、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26、-35-
2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摘自《吕氏春秋·览·慎大览》
2、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3、-15-
4、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
5、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6、——《墨子;修身》6、志当存高远。
7、流水之之为也,不盈科不行。
8、-26-
9、人之不学,犹谷未粟,米未饭也。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1、解释:光说话很容易,付出行动难。
12、心者,栖神之舍;神者,知识之本;思者,神识之妙用也。
13、-27-
14、以绳墨取木,则宫室不成矣。
15、解释:富贵而不懂得养生之道,正足以成为祸患,与其这样,还不如贫贱。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7、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18、-5-
19、摘自《吕氏春秋·论·开春论》
20、解释:如果用墨绳严格地量取木材,那么房屋就不能建成。
21、-10-
22、解释:“不自知”乃是导致败亡的最重要的原因。
23、-4-
24、-38-
25、-34-
26、-49-
2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解释:天降雨水,不会偏私任何一物;万民的君主,不专宠一个人。
2、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3、——《荀子;劝学》1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
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8、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9、解释:想要战胜对手必须先战胜自己,想要评价他人必须先正确评价自己,想要了解他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10、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2、解释:君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必在意别人是否回报了自己。
13、摘自《吕氏春秋·览·有始览》
14、摘自《吕氏春秋·论·士容论》
15、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
1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17、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18、解释:一尺长的木材会有节疤;一寸见方的玉石会有疵瘢。
19、-30-
20、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21、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22、摘自《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2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24、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6、-25-
27、-16-
1、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2、——曹植《赠白马王彪》8、有志者事竟成。
3、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
4、-41-
5、——《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欢迎分享转载→ 劝学的名言警句大全,劝学的格言名收集(精选248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