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1源自:www.pzh5.com作者:daniel
1、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2、A 解析:原文中“(皇甫谧)出后叔父”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
3、相互支持的作用
4、之:
5、换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6、相互支持的表现
7、思想品德课堂留出协作讨论和自由辩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许多回答都闪光之处,可见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8、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0、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2、参考答案:(1)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到什么呢?(2)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3)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好名声呢?
13、A 解析:“形”应为动词“表现”。
1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5、诲女知之乎!
16、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17、参考答案:(1)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2)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后天的学习也是这样。(3)后天的学习可以使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必须给予重视。
18、(1)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方法。(2)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3、而:
4、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5、学会表达宽容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8、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9、换位思考能保持乐观心态,坦然面对生活
10、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联系《劝学》一文,给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13、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14、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15、C 解析:第(1)组“修”前句应为“修饰”,后句应为“长”;第(2)组“过”前句应为“拜访”,后句应为“超过”。
16、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课堂上,必须去粗取精,讲解详略得当。
17、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8、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丰富,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1、给[甲]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加上标点。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
4、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5、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6、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7、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8、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较多地由老师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较少,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0、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11、围绕教学重点,借助信息技术,选取有意义、有启发、有深度的视频片断和文字材料,通过观看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参考答案: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13、翻译句子。
14、诲女,知之乎?
15、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16、翻译下面句子。
17、换位思考能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 体现换位思考的古语,换位思考古代格言(53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