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07源自:www.duanju.net作者:daniel
1、译文一
2、译文
3、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8、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9、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上。
10、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2、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1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4、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15、赏析
16、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17、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8、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9、杜牧〔唐代〕
20、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21、注释
22、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23、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5、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26、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27、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28、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1、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2、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3、译文
4、悯农二首·其二
5、翻译/译文
6、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8、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9、临:将要。
10、朝代:清朝|作者:袁枚
1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12、所见
13、为:因为。
14、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17、游子吟
18、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19、注释
20、注释
21、注释
22、注释
23、古诗简介
24、李白〔唐代〕
25、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26、知:知道
27、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8、孟郊〔唐代〕
1、译文
2、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3、诗中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4、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5、古朗月行(节选)
6、译文及注释二
7、注释
9、纷纷:形容多。
1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13、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14、《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6、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17、译文及注释一
18、李白〔唐代〕
19、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0、⑹鸣:叫。
21、⑷欲:想要。
22、早发白帝城
23、译文
2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5、(7)立:站立
26、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8、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1、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3、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5、译文
6、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0、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11、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3、
15、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16、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7、清明
19、
20、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21、赏析
2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3、⑸捕:捉。
24、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25、借问:请问。
26、译文二
27、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28、李绅〔唐代〕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欢迎分享转载→ 适合早教的古诗十首(精选114句)
© 2021-2022 - 短句网www.duanju.net版权所有
短句网主要提供经典励志的好句子分享,文章句子段落来源网络整理和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